回顾先生毕生的哲学创造,其哲学成就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当代哲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变革。反思先生留下的哲学遗产,至今仍然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先生过早的辞世让我们无比悲痛,痛定思痛,如何秉承先生创立的哲学思想应当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理论任务。在我看来,在先生业已开创的哲学道路上继续拓展其哲学思想,积极探索并最终确立适合中国现实需要的哲学新形态,或许是当前我们对于先生所能提供的最好纪念。
一、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高清海先生是建国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最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1],他一生中为我国哲学界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哲学精英和理论骨干,这些人不仅用自己的方式秉承、传播和弘扬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凭借他(她)们的学术努力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界中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同时,高清海先生坚持走中国民族自我的哲学原创之路,其思想生成与中国时代进程始终保持着同步的发展,正是其哲学的时代价值才让先生的哲学至今保持着旺盛的思想生命力。
1.实现了对“传统教科书”哲学的理论反思和突破
高清海先生对于中国当代哲学重要的学术贡献是对于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教科书哲学进行了深刻反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科书哲学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人们的思想解放的理论障碍,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能动作用成为了哲学时代变革的理论诉求。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批判和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主要理论成果已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共识。诸如“教科书哲学”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中“苏联模式”化、“教科书哲学”中片面强调“物质规律”和“物质本体论”的理论缺陷以及“传统教科书”将哲学作科学化、甚至常识化的理解等等。现今,“传统教科书”的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现已贴上了“旧哲学”的理论标签,成为“落后哲学”的代名词。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反思“传统教科书”的重要思想已经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学术成果——孙正聿教授出版的《哲学通论》。这部著作从出版至今,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它成为了继高清海先生之后继续推进反思教科书的理论急先锋。这部著作现已成为了国内众多大学哲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成为了我国目前培养哲学人才的专业教科书。同时,正是在这部著作的巨大影响下,如“哲学不是科学”、“世界观不是观世界”[2]等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已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版哲学教科书所吸收、采纳。另外,现行全国新教改高中政治课教材中“哲学”的定义受此影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定,将“反思性”和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学问”充实到对于“哲学”的定义之中。“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哲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3]这些反思教科书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不仅是中国哲学时代发展的重要理论标志,而且让中国哲学研究摆脱了教科书哲学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中国当代哲学领域的思想解放。
2.创造性地尝试了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建构
高清海先生在批判传统教科书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尝试对传统教科书哲学的理论突破,建构更加适合中国实际的时代哲学新形态。上个世纪80年代高清海先生主持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以主体性为根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理论建构,让中国哲学走出了用经济决定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局限,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主体性哲学的时代回归。80年代中期,高清海先生进一步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实质,将我们对于哲学理解还原到整个西方哲学思想演变的历史中去审视,从而推动国内哲学界实现了“朝向了哲学本身”的研究范式转换。对此刘放桐所指出:“从批判和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说,从建立一种撇开对关于绝对的物质或精神体系的追求,而以强调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发挥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的要求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与西方的代现代转型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二者以不同形态和不同彻底性体现了现代哲学思维方式。”[4]90年代高清海先生在深化主体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开始尝试建构中国当代哲学体系——“类哲学”。用人性来分析哲学的本性,尝试用“人的奥秘”来诠释“哲学的奥秘”。高清海先生“新哲学”的目的不再为“世界是什么”去提供所谓“科学”知识,而是要为“人是什么”而提供的生活智慧。至此,高清海先生创造性地完成了其主体性哲学建构的“三步曲”,将中国当代原创性哲学逐步提升与世界哲学接轨的现代哲学的思维水平之上,并为我们未来的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明确的方向。
3.直面“时代问题”的哲学精神品格
我国知名学者杨耕教授曾指出:“任何一个有成就的哲学体系都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解决了它那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时代迫切问题’反映的实际上是人类在特定时代的生存困境,并与人心向背密切相关,反过来说,人心向背体现的就是‘时代迫切问题’” [5]可以说,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与中国的时代发展同步,客观地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发展轨迹,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精神困境。高清海先生从60年代开始对原苏联式的教科书哲学进行理论反思和批判,是因为他意识到这种哲学带给社会的是思想的僵化和理论的教条,其最大的社会危害是对于人性的时代压制;80年代开始建构主体性哲学的理论体系,是他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是对于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时代确立;90年代打造实践思维方式,将自我生成和自我塑造的“后天”本性作为“人之为人”存在的根据,是为已经解决了温饱的人们提供了追求生活意义和存在价值的生存论指向;2000年开始思考建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哲学形态,也正是他意识到没有中国自己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支撑,中国文化、中国理论以至中国传统文明将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逐步地失去民族自我。从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时代转换我们可以看出其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原创性的思考和勇于担当的时代使命感,哲学面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哲学切入人们时代的精神世界,哲学关照和回应人们生存困境,一直以来是先生哲学坚守的重要精神品格。
二、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时代推进
高清海哲学的之所以充满了生命力是因为其哲学思想回应了时代,同样,要让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就不能停留在其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中的“思想”。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转换,继承先生哲学思想的优秀品格,寻求先生哲学思想时代推进的理论向度。
1.继续推进对于教科书哲学的反思与批判
30多年以来,我们在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对于国内传统教科书哲学进行的理论批判和反思已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的理论成果。但我们必然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果还只是局部的和有限的,由先生最先发起的对教科书哲学批判的终极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批判教科书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坛哲学”之中,而广大的“讲坛哲学”仍旧讲授教科书哲学,教科书哲学还是当前广大青年学生接受哲学教育的主渠道;二是虽然当前的教科书哲学吸收了部分理论成果,但教科书的整体结构、理论核心和基本观点仍然是“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模式,新行通用教科书与旧教科书在基本理论上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三是教科书哲学仍然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代表,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表明,在我国反思和批判传统模式的教科书哲学仍然还是一项未竟的理论事业。但我们必须看到支撑这项事业走向最终成功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发展已日趋成熟,这便是现行的传统教科书哲学中陈旧的思维模式、常识化的思维水平不仅远远地滞后于世界哲学的时代发展,而且也落后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只有完全破除了教科书哲学的思想禁锢,才能在思想上确立真正的属于民族自我的中国特色哲学。“‘哲学’是民族之鬼魂,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它自身自觉意识所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着它的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6]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反思和批判教科书哲学,从“批判旧哲学中发现新哲学”依旧我们应该担负起的也必须担负起的时代理论任务。
2.继续推进适合中国实现需要的新型哲学教科书的时代建构
要真正地完成对传统教科书哲学的批判,就需要建构一种适合中国时代发展需要、反映中国现实生活实际的新型哲学教科书,新型哲学教科书的建构在我们今天大力弘扬“文化兴国”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构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哲学本身就应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也应该是中国全面实现“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和根据。可以说,高清海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完成了对于建构新型教科书哲学的最初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中国哲学从物质决定论向主体认识论的理论提升。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完成了对传统教科书哲学的系统批判和全面反思,鲜明地提出了“哲学不是科学”的理论命题,将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然而,建构新型教科书的理论工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和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因为这两部“新型”时代教科学都是基于对传统教科书批判的基础之上,都是反思苏联僵化哲学模式的理论产物。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所担负的正面批判和回应教科书哲学理论缺陷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哲学不是科学”就是批判旧教科书哲学的最后理论归宿。未来新教科书建构的理论指向要从现有“哲学不是科学”进展到“真正的哲学是什么”的理论建构,要从超越科学的视阈去回答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因此,未来新型教科书哲学理论内容要向哲学自身回归,研究对象要面向中国的现实问题,思维方式要与当代世界哲学发展同步,理论样态要具有中国民族的自我个性。
3.继续发扬哲学面向现实问题和引领时代理念的哲学品格
高清海先生的哲学遗产中极为宝贵的是其哲学始终关注现实、契合实践和回应时代主题的哲学精神品格。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事实证明,落后于时代的哲学对于现实社会只能起到解释的作用,与时代同行的哲学是对社会现实起到的回应作用,而超越时代的哲学才能起到引领时代的理论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市场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各项改革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深水区”,“平等”、“自由”、“公正”等社会先进理念已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令世界瞩目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深层次变革。哲学面对这场时代变革,更要担负起哲学回应现实和哲学引领时代的理论重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7]要让中国哲学承担引领时代的伟大使命,就要充分弘扬高清海先生哲学思想中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品格。这些优秀的精神品格给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要客观地冷静观察社会,保持哲学理论创造与中国的实际发展同步;二是坚持独立思考,捍卫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坚守哲学的反思社会和批判现实的理论功能;三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现实问题仍然是人发展的问题,哲学应该通过提升主体性来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四是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哲学的自我民族特性,用自己的哲学理论解决社会生活中重大现实问题。应该说,中国当前的哲学界不缺少现成的古今中外哲学理论和学术资源,但恐怕缺少的是哲学应该具备的哲学品格和学术精神,未来的中国哲学要真正地实现面现实问题的理论转向,坚持以上的哲学精神品格是关键。
高清海先生哲学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其哲学思想始终与中国存在的时代问题结合起来,其哲学理论始终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其哲学创造始终与时代的精神困惑结合起来。反思旧教科书哲学是告诉我们“哲学不是什么”,建构新型时代教科书哲学是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让哲学创造面对中国现实问题是告诉我们“中国需要的哲学是什么”。这三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构成了中国当代哲学的“哲学基本问题”,其中后两个“基本问题”还需要我们结合时代主题的转换给出确切的回答,因此,高清海先生开启的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的哲学之路并没有因他的离世而终结,相反,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才是中国未来哲学最终走向成功、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
在先生离开我们十年之后的今天,驻足于先生创建的哲学思想大厦之前,对于先生我最大的感悟是:秉承是最佳纪念,拓展是最好的传承!谨以此文深深缅怀我敬爱的导师高清海先生!
[1] 孙利天:《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5期。
[2] 参见:李秀林、王于、要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3] 教育普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4]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5] 杨耕:《哲学的本性与位置》,《哲学动态》,2012年第11期。
[6] 高清海:《中国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