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理论精辟深刻,自诞生以来就深深吸引哲学以及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乃至文艺理论等各界学人密切关注。他逝世后的短短几年,学术界不仅出现颇有影响的类美学、类伦理学等哲学研究著作,而且,其类思想正在被引进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论等广大人文社会学学科,影响日益广大。为了更深入系统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理论,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考察一下其类哲学理论的内在精神理路。
一、人学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类哲学”理论的提出
经过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对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现代变革——“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系统深入反思,到了90年代晚期,高清海先生认识到,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的秘密在于人,要重新理解哲学必须重新理解“人”。同时,认识到“实践观点也就是从人的现实活动和特有存在方式去理解人的本性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人是世界奥秘所在,那么实践以及它所创造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奥秘所在。只有在这里才有可能解开人和世界的谜。”“只有把实践的观点引申到对人的理解,根本变革了对人的传统观念,也就是从抽象的人转到具体的人、从虚幻的人转到现实的人,才能真正作到以人为中心问题、并从人的观点出发去理解哲学,这样理解的哲学才能既符合哲学发展的现实,同时又说通哲学发展的历史,以及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必然转变。这是哲学观的进一步升华。”其后,便在马克思现代实践观基础上,展开了深入的人学哲学研究。欲通过马克思实践论促进人的现实化,将“人”从传统的“非现实化”历史之境,拉至“现实化”的阳光下,然后,通过现实化的“人的观点”,促进哲学观念的现代转变,将哲学从传统本体论与近代认识论理解模式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这样一来,人的现实化过程,即以现代实践观点理解人的过程也就变成哲学的现代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哲学观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哲学的憧憬》可以看作是这种认识的开始,也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首次尝试。从其出版后的诸多好评来看,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在自觉的人学哲学观念的指导下,即在“人”的出发点成为他自觉的观点之后,《哲学的憧憬》无论对哲学的本性还是对其发展历史的把握均显得非常前卫与现代,令人耳目一新。正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也是在这种成功的尝试之下,高清海先生把自己的哲学视线转移到了对人的研究,即他的哲学研究从此比较全面地进入了系统人学哲学的研究阶段。
今天看来,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观点的本质理解——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提出是类哲学理论提出的直接前提,如果没有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观点的深入现代理解——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概括,不可能有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对传统哲学观点的改革活动,更不会出现对马克思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变革实质的深层的理论反思,也就不会有“人是哲学的奥秘”观点的提出,没有“人是哲学奥秘”观点的提出,也就不会有以人为对象、以人性为主要内容的深入人学哲学研究的发生,也就不会有关于“人与哲学”形态的历史考察,更不会有关于“人与哲学”将来状态的类哲学理论观点的诞生。
《哲学的憧憬》写作阶段高清海先生提出“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的秘密在于人”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为深化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观点理论内涵的现代理解,他开始了以人为哲学对象、在重新认识人的基础上重新理解哲学的人学哲学研究。在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进行人学哲学研究过程中,他认识到“人的发展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也必然会走向作为自觉类存在的最高形态的人。”“个体本位发展到极端,就会引向类本位。”人“在充分实现了个体本位、个人主体的社会里,走向类化已不再是仅仅属于理论理想的问题,而是成为今日生活的某种现实的客观需求。”正是这些引发他关于“未来的人”与“未来的哲学”状态的“从‘种’哲学到‘类’哲学”的理论遐想,提出了类哲学的观点,开始自觉把“人”置于哲学的核心地位,从人的形态变化考察哲学形态的变化。关于未来哲学状态的类哲学就是在“重新理解哲学必须先重新理解人” 的观念支配下,即:在对人进行深入的现代实践论分析基础上——对“人与哲学”形态进行历史考察基础上提出来的。
哲学的奥秘在于人的观点,最初比较充分地体现在《哲学的憧憬》之中,后来,为了把它全面贯彻于哲学的历史发展,高清海先生提出全面理解人的哲学观念,即“重新理解哲学必须先重新理解人”的观点。理解哲学的性质,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是他一贯的哲学理论追求。在发现“哲学的秘密在于人”之后,他感觉到,要“重新理解哲学必须先重新理解人”。这一观念确立以后,他的哲学研究很快发生了变化。这一观点的提出,即人性观点的确立,直接导致了以人性为基石的人学哲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正是在对哲学的人学理解过程中,考察了人的历史形态,依据马克思对人的历史发展三阶段理论,提出了未来的人的类存在理论。
在高清海先生看来,马克思实践论哲学变革的并不是简单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点所变化的,直接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更深层的应该是根本改变对‘人’本性的基本看法。必须把人提到哲学的中心地位,并且从人的生存活动、存在本性把人理解为活生生的、现实的、在历史中生成的人”进而,他根据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变革理论实质的分析,发现未来的人应该是类存在性质的人,未来的哲学也应该是反映人的类存在性质的类哲学理论,发现了“人的未来”与“哲学的未来”的崭新形态——类形态。这样一来,关于人与哲学未来形态的研究——“类哲学理论”就纳入了他的思想视野。其后不久,以“人的本性”的实践基点历史变革与“哲学的本性”现代的人性基点历史变革为主要内容,即:以“人性逻辑”为精神实质,以“类思维”为主要思维原则,以人的现代人性——“类性”为辩证法原则,以人性革命为现实目标的类哲学理论研究就全面展开了。
如果说对马克思实践论本质的概括与反思引发了“人是哲学的奥秘”的人学哲学观点的提出,“人是哲学的奥秘”观点的提出引发了“哲学的秘密在于人”的人学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那么,类哲学理论的提出就可以看作在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论转向基础上、以“人”为哲学中心概念而进行的人学哲学研究的直接结果。
二、类哲学理论深入研究与建设中国当代哲学理论号召提出
高清海先生在90年代初开始自觉地以人的观点审视哲学问题,1993年出版《哲学的憧憬》一书,发表《哲学的秘密在于人——我的哲学观》、《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等文章,明确提出“哲学的秘密在于人”、“人是哲学的奥秘”等观点,其后不久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变,逐步确立起由重新认识哲学转变为重新认识人、然后再重新理解哲学的观念,并于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了以马克思实践论为基础的系统的人学哲学研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预见到了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的根本状态,写作了《“类哲学”引论》,提出了类哲学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实践论哲学观点,成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颖的哲学观点。追根溯源,这一观点的提出源于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不断深入理解,源于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论本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现代把握与时代发展。但是,这一观点的现实确立与具体贯彻于全部哲学发展的历史,进而再次升华哲学观的工作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的类哲学理论研究全面展开开始。《“人”的哲学悟觉》一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这一任务的具体完成与这一目标的切实实现。
回看这一任务的完成与目标的实现过程,期间包括对人的本性艰难的哲学探索与现实阐释,包括对哲学本性艰辛的创新认识,更包括对哲学发展历史等这样繁重任务的时代进步观念重估,即:将“类哲学观”贯彻于全部哲学及其发展的历史,及其哲学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过程是艰难艰辛的,成果是丰富丰厚的。类哲学观的现实确立,及其对哲学发展历史与问题的崭新观点解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哲学面目,悦人的哲学景观。他的类哲学理论研究,为当代中国哲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思想财富,更新与升华了时代哲学观念。如今,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理论思想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也成为世界人类的巨大思想财富,应该看作新时期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楷模、一座理论丰碑。
90年代初期他写作了《中国现代哲学观念变革研究》、《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等文章,立足哲学的现代变革,审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论反思过程中,出版了《哲学的憧憬》,发表了《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哲学的秘密在于人——我的哲学观》、《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等文章,逐渐确立起人学哲学观点,并将这一观点引申到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之中,发表了《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解放个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人与社会发展》等文章;同时,并没有忘记对哲学的人学性质的关注,发表了《价值与人——论价值作为哲学概念的本质》、《人与哲学》《哲学需要更新自身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人学研究与哲学》等文章,深入地开展了人学哲学理论研究。正是在这种深入的马克思哲学实质研究与反思中,在系统深入的人学哲学理论研究过程中,酝酿发表了《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提出了类哲学理论观点,走上深入研究人的类本性与哲学人性本质的类哲学理论研究道路。
类哲学观点提出之后,高清海先生发表《人的天人一体本性——转变对“人”的传统观念》、《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从抽象虚幻之人走向现实具体的人》、《“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再论人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我走过的哲学历程》等文章,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独特的“类性”本质,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思考方式,开始了系统深入的类哲学理论研究工作。1997之后他写作发表《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种意识”到“类意识”的思维转换——“类哲学”思想论纲》、《重新认识人》、《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重提德国古典古典哲学的人性理论》、《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力求哲学范式的及早转换——对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主张》、《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论马克思〈提纲〉和〈形态〉所实现的哲学》、《文化传统的当代意义》、《为人类文化发展开创未来》、《从马克思走向未来、开创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理论形态》、《探索新的哲学思维模式》、《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及其当代意义》、《我们如何走进马克思》、《重新评价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找回传统,不能失去民族自我》、《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质》等文章,出版发行《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人就是“人”》、《“人”的哲学悟觉》等著作。这些文章与著作自觉地以马克思实践论思想蕴涵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类”等关系的分析中实现了对人性崭新的时代理解,破除了关于人性的物性传统观念,确立起现代的人的“类性”本质观念;通过对哲学历史发展、哲学思维传统等内容的进步人性观点分析,进一步确立起了哲学的“人性”本质观念,指出哲学的人性革命特质,破除了哲学理论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落后物性逻辑的哲学观念,超越了物性思维逻辑传统,树立起区别于传统物性哲学逻辑理念的现代人性哲学逻辑理念,为中国当代哲学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的号召就是在这一思想基点上提出的。
结 语
20世纪50年代初期,高清海先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从此走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想道路。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我国在政治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历史时期,他对传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了以主体实践理性为本、主客统一的认识论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于80年代中后期对马克思哲学实质进行了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理解。伴随我国逐渐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模式基础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理解基础上,于90年代初期提出“哲学的奥秘在于人”的观点,随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人学哲学研究,并于90年代中期提出“类哲学”观点。90年代后期以及2000年前后,高清海先生把精力主要投注到对类哲学理论的完善上,在这一过程中,于病危期间,让弟子贺来教授代笔、立场鲜明地提出被称为“高清海哲学遗嘱”(孙利天语)的“中华民族的未来应该有自己的哲学理论”的观点,将“类哲学”理论研究物化为一个崭新的理论观念。如今,高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但是,我们应该珍惜重视高清海先生的哲学遗产,尤其是应该重视发掘其类哲学理论本真精神意蕴,以便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建设中国当代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