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先生辞世十年了,我们愈发思念他,这不单是因为我们是他的学生,而且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先进,他是当代中国最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十年了,我越来越感受到先生逝世带来的巨大的理论真空,感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失去了引导前进的旗帜,或退缩到书斋中成为经院式的学术,或从已经达到的认识成果后退到苏式本体论教科书的水平。上世纪80-90年代高清海先生引领的积极投身中国改革大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和创新不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退化为与广大人民的生活实践无关的名利方式。面对全国数千所大学共用一本所谓重点工程编写的苏式本体论教材的现状,一位学者无奈地说:“高老师20多年白忙活了。”这正是我们这些高老师的后人们的责任,高老师没有白忙活,他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留下了巨大的宝贵财富,他创造的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先进理论,终将会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苏式本体论僵化理论葬送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实事求是哲学体系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本文力求阐明高清海哲学的先进性,从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趋势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说明先进性的含义,从高清海先生的理论创新过程说明他对马克思哲学的创造性阐释和对当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最终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需要高清海哲学。
在实践哲学方面,实事求是哲学成就了中国的百年复兴与辉煌;在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高清海先生提出的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是当代马克思研究的最高成果。两者的理论统一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
一、人类思维方式演进与马克思哲学革命
我国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内容同人类主要是西方的哲学发展割裂开来,否认西方哲学作为发达社会哲学的先进性,使马克思哲学成为孤立的理论。这根源于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证明自身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极力否认社会主义的合理性,陷入另一种片面。双方的片面性恰好说明二者之间的同一性。实际上,马克思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进步的一个代表,同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同西方现当代哲学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不是绝对相异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先进性,才能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一种哲学是否先进,从其理论本身无法说明,每一种理论都宣称自己超越了前人并罗列一系列创新,但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依赖其社会作用。这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是一致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人治政治哲学,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时,法家就是先进的;政权稳固、安定发展时,儒家就是先进的。但是,到19世纪中叶,当这种农业文明背景下的传统哲学面对工业化文明和列强冲击时,则统统失去了先进性。这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多次证明了的。
哲学的先进性即思维方式的先进性,不是一种随意的赞美之词,而是同人类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进步。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也是不断发展的,思维的内容越来越宽阔,在实践中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中叶,当机器制造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人类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都蕴育并发生着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原有体系的内容丰富与增加,而是要冲破原有的思想模式,创立新的思想体系。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关于人类精神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精辟而深刻地说明了这种变革。孔德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指出人类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所谓神学阶段是哲学产生之前的人类精神状况,人类用原始宗教神话来理解世界。准确地说,应该叫作宗教神话阶段,但孔德时代宗教学未产生,没有区别神学宗教与自然宗教,而且神话理论在施特劳斯之前也未发展起来,所以,孔德称前哲学文化为神学文明。相对于之前的野蛮时代,人类用宗教神话解释世界、积累知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公元前7-6世纪,在地中海和黄河流域相继产生了哲学理论,人类精神进入了形而上学阶段。哲学理论相对于宗教神话,又是一种巨大的根本性的进步。哲学排除了宗教神话中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用理性去思考问题;哲学去除了宗教神话中的想象和神秘因素,用经验的自然的原因解释世界。哲学的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使其成为科学的摇篮,不断有不同的学科从这个知识总汇中孕育、生长并分离出去。同时,哲学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功能又使其不断地抽象化,成为形上学。在哲学2000多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数百甚至上千种有影响有记载的理论,所有理论都回答一个问题,世界是什么。按照高清海哲学的观点,人是哲学的秘密,人是从自身去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有的哲学从人的实践的现实条件方面思考问题,创造了唯物主义哲学,有的哲学从人的实践的精神目的方面思考问题,创造了唯心主义哲学。西方唯物主义提出了原子和物质,中国唯物主义提出了五行和气。西方唯心主义提出了理念、实体和绝对,中国唯心主义提出了道、本体和理。这些纷繁复杂的派别有一个共同点,都把世界归结为一个抽象的终极实在,这抽象的实在作为本体,是世界的本源。正是在这个含义上,孔德把所有哲学统称为本体论、形上学。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本体论,形上学成为各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各民族的世界观,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知识。尽管各民族的本体论、形上学,都建立了宏大的体系,而且号称能够解释一切,穷尽人类的一切要求,但是,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其对世界的解释往往充斥着想象和虚构。对人类有正面作用的不是其知识性,而是这种哲学中所包含的规律性、命运、正义、人伦、动变、发展等观念。从社会学观点看,这种哲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文化认同、行为约束、劝善教化、追求完善等作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结构。
19世纪中叶,传承2000多年的传统本体论、形上学的哲学面临根本变革,不可能再以原有模式维持下去,人类精神要求超越这种哲学。首先,这种理论在原有模式内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很难再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黑格尔哲学解释了一切,恩格斯称其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黑格尔以后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本体论哲学。其次,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天体演化、生物进化、人体生理、心理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已经可以对自古以来的宇宙之谜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科学已经可以描绘出自然界的总图景,哲学的解释越来越显得荒诞和牵强,人类已经不再需要哲学来说明世界是什么,这一任务已经由科学担当起来。第三,哲学自身的发展要求拒斥形上学,抛开这种无意义的独断,康德哲学吸收近代哲学理论成果,发挥理性精神和主体意识,主张那种脱离人的经验的与人的主观活动无关的物自体是不可认识的。人关于物自体的理念只是人的信仰,是不可证明的形上学。科学只是关于人的经验现象的,不是对物自体的认识。科学的客观必然性是指对一切主体的普遍有效性。康德的理论否定了形上学的真理性基础,开启了拒斥形上学的现代(后现代)哲学。所有这一切,指向一个结果,人类精神面临着变革。2000多年的本体论、形上学即将终结,人类精神要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阶段。
康德否定形上学的真理性,孔德主张超越形上学而进入科学实证阶段,马克思则用实践思维方式取代了这种“解释世界”的本体论哲学。“解释世界”这一评语恰当地说明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基本性质,同康德、孔德的思想一致。康德认为形上学的理念是人类理性要求达到绝对知识的一种冲动,人类理性不满足于科学的经验有限知识,而要达到绝对的无限知识,达到物自体理念而解释一切。形上学理念因其能解释一切而失去真理性。孔德认为对社会的研究不能凭借“解释世界”的形上学原理,而要做具体的实证研究,从量化事实中得出结论。
马克思说的“解释世界”的“哲学家们”,当然指的是他之前的一切哲学,这是要超越一切传统哲学。对这句话不能仅从字面理解,传统哲学家们只想解释世界而不想改变世界吗?显然不是,哲学家们都想改造世界。传统哲学家们都像柏拉图和老子一样,要建构一个关于世界的终极原理或形上学,用这个终极理论解释世界,从而得出人应该如何行动的结论来。正如近几年某重点工程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日用日新、永不枯竭”的解释体系。这同传统本体论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提出“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就是要摒弃那种以终极原理解释世界而决定行动的思维方式,以发挥能动性的实践去改造世界。
孔德指出,人类超越形上学阶段而达到科学阶段,人类活动不再从终极解释原理出发,而是从实证的具体条件出发,这具有科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精神,是为现代人类提供先进思维方式的哲学精神。
多年来,人们更多地论证马克思哲学同西方现代哲学的区别,对于两者的相同性较少研究,而这种相同性恰是更重要的,这有利于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同全人类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人类的进步,马克思哲学和西方哲学作为19世纪中叶超越本体论的先进理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相同性。首先,双方都继承近代洛克开端的人本主义传统,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化传统,使哲学成为以人为对象的理论,哲学成为人反思自身的意识,哲学真正地成为主体意识,成为主体能动性的自觉意识。西方哲学全面地研究人,从近代把人看做理性的人,发展为把人看作具有情感和欲望的多向度的人,肯定人的非理性的合理性。人不仅具有知识,更具有文化。马克思把康德的思维能动性改造为全面的实践能动性,人不仅是理性的主体,更是改造对象的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出发,发现了唯物史观,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异化,指出了人类没有解放。其次,双方都不再构造宏大的绝对真理体系,哲学不再是关于客体的对象意识,不再以超验的形上本体为思考目标。西方哲学坚决拒斥形上学,反对宏大叙事,关注生活世界。人们可能举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及本体论体系,苏式本体论教科书体系受其影响。应该看到,恩格斯是在按照杜林的体系逐章逐节地批判杜林,不得不跟着杜林的结构进行分析,那不是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提出哲学还剩下什么的问题,那才是恩格斯思考哲学变革的发展趋势,才是恩格斯的真实思想。再次,双方都提倡重实效的实证精神。西方哲学最典型的表现是从注重经验出发,从康德出发,提出了工具(实用)主义,在真理论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使人们的思想和实践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马克思是肯定功利主义的合理性的,特别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马克思否定一切先入为主的教条,相信马克思会同意邓小平“黑猫黄猫”之论。
人们对19世纪中叶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同时发生的人类思维方式进步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哲学产生以来2000多年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或者说前康德本体论哲学,是落后的教条式的思维模式。
二、创建实践思维方式哲学,引领中国现代哲学转向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或者说最急迫的课题,当属克服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冲破苏式本体论教科书的教条主义束缚,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向,在思维方式上达到当代人类的先进水平。高清海哲学是20世纪后20年完成这一课题的代表和旗帜,高清海在20多年的时间里引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世纪80、90年代,高海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最有创见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正直的人们都承认这一点。
冲破苏式本体论教科书,并不是用中国语言重新表述,也不是带上什么中国特色,更不能满足于抽调全国知名人士不计成本地进行编写,这样冲不破它的束缚,而是要从根本上抛弃本体论思维模式,从那种前康德式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
早在50年代后期,高清海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提法表达了不同意见,发表了论文,并因此在1959年“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中两次受到冲击。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的不同看法仅仅是理论逻辑方面的,却埋下了对苏式本体论教科书反省批判的种子。1959年由于“右倾”被取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资格后,高清海被调入西方哲学史教研室。这给了他深入思考人类认识史规律的机会,研究西方哲学基本著作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而明确。1978年中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曙光,高清海参加了建国以来盛况空前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的黄山会议。哲学史不是苏联提出的片面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史,而是内容丰富的人类认识史,这一观点成为哲学史界的共识。当然,哲学史界这一观点并不被哲学原理界所接受。80年代,高海清主编的《欧洲哲学史新编》明确地贯彻了“哲学史是认识史,认识中的主客矛盾是哲学的中心课题”这一基本观点。而且这一基本观点成为80年代新编马克思哲学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80年代前5年,高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科书改革”上面。从这个提法可以看出,当时的认识还不清晰,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1984年,石破天惊,高清海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作为新哲学原理教科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4编:1、认识的基本矛盾;2、客体;3、主体;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我有幸参加了撰写。我和邹化政一起负责制订第一章的提纲,按照高老师的指导思想,把人类哲学史划分为直观的认识(古代哲学)、反省的认识(近代前康德哲学)、自觉的认识(德国古典哲学)和科学的认识(马克思哲学)四个阶段。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本新编教科书的基本观点。
说新编教科书“石破天惊”,主要是指政治的思想解放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有一个虽未成文却是惯例的事实,只有伟大的革命领袖才有资格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内容,其他人只能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和阐述,如果发生争论,学者一方只能受到批判或政治处理。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新编教科书,高老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后来的论述中他曾经谈到这一点,但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使他坚定地前行。高老师多次说过:只要是我想清楚了的问题,我有根据,我就不怕。他关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界的动态,因为新编哲学教科书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内。新书出版以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中国第一本由哲学家独立研究和思考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两点突破,一是打破了从3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来的苏式哲学教科书,二是打破了只有政治领袖才能阐释马克思哲学的惯例。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这等于宣告,统治哲学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对8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改革创新起了火炬般的引导作用。
高清海后来在谈到新教科书时说到,那只反映了当时的认识。这说明教科书在80年初所达到的观点是很有局限的,最根本的是没有突破本体论思维的影响,在“客体”部分,几乎重复了原有教科书的观点。教科书出版后,高老师意识到问题,于是提出哲学观念更新问题,并且加强了对哲学发展趋势的研究。80年代后期,高清海出版了两部重要的著作。在《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高清海系统研究了欧洲哲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哲学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观点。在《哲学的憧憬》一书中,高清海提出人是哲学的秘密,各种哲学观点都是人对自身活动的理解和表达,这标志已经形成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思想。
1988年,高老师发表了曾在哲学界引起喧然大波的论文《重新评价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这篇论文直指本体论哲学的核心观点,对于大多数思想停留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人来说,这难以理解。高老师指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划分本来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哲学以揭开宇宙之谜为主旨、探究万物本源为最高课题,并把问题聚焦于两种存在——自然存在与超自然存在孰先孰后,谁决定谁的矛盾时,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才是必要的。哲学区分为唯物论唯心论两个派别才有意义;否则就不是必然和有意义的。”这就是说,只是在本体论思维方式内,唯物和唯心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如果超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这种对立就失去了意义。这种探究自然世界的本源、本体问题的本体论哲学,只是“哲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争论并不具有永恒的意义,唯物论和唯心论作为对立两派萌芽于古代,从中世纪向近代转折时期,在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激烈斗争中达到了最尖锐的对立。在这之后,哲学主题发生转移并趋于多样化,这种对立的意义就减弱了,很难再把哲学论战看作主要是唯物唯心之争。高老师尖锐地指出:“哲学只有从唯物唯心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一些困于本体论思维模式的人发表同高老师商榷的文章,这恰如“实践本体论”的提法,就是摆脱不了本体论。
高老师指出:超越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引起哲学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所在。这个秘密和实质,就是“实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践既是分化世界的活动,分化为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实践又是统一世界的活动,使这些对立统一起来。正是依据这一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在现实活动中否定性的统一观点出发,马克思才超越了以往的一切哲学理论,把哲学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实现了哲学革命性变革。
高老师认为,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不仅超越了以往的本体论哲学,而且也优越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在总的发展趋势上,也呈现出力图摆脱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寻求能够把对立面结合起来的“中介”的趋势。虽然他们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哲学的理解并不都是正确的,他们提出要超越两派之上的根据也不都是合理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在他们所说的唯物唯心之分业已过时、二者对立可以超越的观点中,以及在他们从某一中介环节统一主客对立的理论追求中,确实透露出了两极思维方式正在走向中介思维方式统一认识发展的大趋势。按照高老师对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性解读,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是可以超越并涵盖现代西方哲学的当代人类最先进的哲学理论。
在本体论哲学教科书中,尽管强调指出马克思创造了实践理论,并且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等等,但是,仅仅是“实践的观点”,是本体论哲学体系中的一个观点。高老师的创新在于,实践是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一切的根本范畴。按照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看问题,传统哲学的一切问题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不再基本。高清海对实践理论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于马克思当年的论述,而是在理论的性质和内容上都丰富和提高了马克思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思维方式的哲学”这一命题具有决定性的创新意义。哲学的进步体现于范畴和命题的创造,“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是高清海创造的范畴和命题。
三、继承高清海哲学事业,创建现代中国哲学
晚年,在完成对马克思哲学的创新阐释之后,高老师曾把注意力转向中国现代哲学的重建,无奈天不假年,高老师未能做更多的论述。
在思考现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建构时,人们往往纠结于中、西、马三者的关系,认为难以统一起来,因而只能以“多元化”来敷衍之,权且如此。其实这同样囿于思维方式,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这个问题的出路已经显露出来,优秀的中国人,毛泽东、邓小平、高清海,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成果。
如果马克思哲学是指传统的苏式本体论哲学,那么一切无法统一,因为这种理论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哲学,也无法理解和统摄现代西方哲学。如果马克思哲学是指高清海哲学所指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那么我们不仅可以理解现代西方哲学,而且可以包容并统摄它,吸收它的合理因素,不是与它对立,而是扬弃它、消化它。
人们在谈到中国哲学时,往往只看到传统哲学,看不到现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哲学思想,即实事求是哲学理论体系。在苏式本体论教科书体系中,实事求是仅仅是唯物论部分的一个分支观点,这歪曲了实事求是哲学的民族属性、理论属性。在各种马克思主义的教材中,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却仅仅停留于这种抽象而空洞的论断,没有讲实事求是哲学的思想实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实事求是哲学存在根本的误解,仅归结于本体论教科书中完事,让黄金被沙子掩盖起来,缺乏对实事求是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实事”是本体论思维方式的与人、与主体无关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吗?这样的“实事”人们能够真实地经验到吗?“是”即对客观存在的规律的认识吗?对“是”的判断存在话语霸权吗?实事求是思想是关于生活世界的智慧吗?我已在几篇论文中提出过这些问题,本文不再展开。如果我们这样思考实事求是理论,那么实事求是理论就成为超越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先进现代哲学,而且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内在联系也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哲学思想体系和高清海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是现代中国人的伟大创造,是建设现代中国新哲学的基本思想准备。如果我们这样去看问题,就能克服中、西、马多元不融合的问题,建设起有机的中国现代哲学体系。这里的要点有二,一是正确理解与研究实事求是哲学理论体系,二是接受高清海对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性解读。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举一个西方文化史上类似的例子,这个例子必须放在我们现在谈的问题和语境中来理解,不要抽象地拿出来曲解。在基督教历史上,从教父哲学开始,一直是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的奥古斯丁主义,人们认为只有柏拉图哲学才适宜论证基督教的正统教义。这在欧洲古代城市文明毁灭、整个欧洲进入农村状态的中世纪早期来说,是合适的,柏拉图的先验理论有利基督教义的论证。但从12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工商业城市,社会复杂起来,出现了早期的市民,亚里士多德哲学通过伊斯兰教传入西欧。相对于理想主义、先验主义的柏拉图哲学,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更适合新兴市民的需求,于是在民间传播开来,却被教会列为禁书。教会上层认为只有柏拉图哲学适合基督教义,亚里士多德哲学会产生异端。这时,基督教中产生了一位大思想家阿奎那,他倾毕生的经历,冒着被指为异端送进裁判所的危险,向教会证明,亚里士多德哲学更适合论证基督教义。阿奎那成功了,基督教哲学从柏拉图主义转化为亚里士多德主义,对上帝的论证从本体论证明转化为宇宙论和目的论证明。亚里士多德哲学对基督教义的论证加强了基督教在新社会条件下的力量。同样的道理,苏式本体论哲学不利于社会主义,尤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以创新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解读马克思哲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作为高老师的后继者,研究并宣传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深入研究与理解实事求是哲学理论体系,推动中国先进的现代哲学的建设,以利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以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辈应负的责任。
本文写作时,我正在上海带孙子,虽基本内容已思考多年,但桌上缺少资料,所以没有引文,全部内容仅凭记忆,因此论证不可能充分,错谬难免,祈盼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