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教授

纪念文章

孙利天:教会学生如何“研究” ——高清海先生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作者:孙利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2-01 丨 阅读次数: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状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恢复研究生招生之后,开始实行新中国自己的学位制度,有了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最早被批准为研究生导师的一批学者,他们自己大都没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当时对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也了解甚少,只有凭自己专业研究的经验在探索中开创我国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道路。可能也正是因为经验较少、规范不多,这个时期的研究生教育最有导师个人特色,也较多中国本土特色。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故事和传奇,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和存留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三十年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历久弥新,在今日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实践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我的博士生导师高清海先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哲学学科组的成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几个导师之一。至2004年去世,他先后招收了40多名博士生,有3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如今,高清海先生培养的一大批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博士生导师,一些人已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知名学者,先生虽逝,学脉不断,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高清海先生算起已有了第三代博士研究生,他学生的学生也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了。在这样一个不断繁衍扩大的学术共同体中,不仅传承着高清海先生的学术思想,也传承着某种共同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精神。早在1996年,高清海先生“培养高层次哲学人才”的经验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他辞世后,与他同辈的同行学者不仅赞佩他个人的学术成就,也羡慕他博士生培养的教育成果。2004年高清海先生去世时,他招收的40多名博士生除一人在国外不能成行外所有学生都赶来和老师告别。时任吉林大学校长的周其凤院士就此十分感慨,他让高老师的学生们深思是什么使这个学术群体有如此之大的凝聚力,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永远思念。

高清海先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我们几个在入学前后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共事多年的老学生,常常感叹未能学到他的幽默。我们知道,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基于自信而敢于反讽自己的人格力量。高老师在招收博士研究生后,多次坦言自己没读过博士,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博士,只有靠师生共同努力。在80年代曾有全民经商的热潮,校园里流行着“傻教授”、“傻博士”,高老师曾自嘲说教“傻博士”的“傻教授”是傻的平方。但他告诫自己的学生,做哲学研究就得有坐住冷板凳的傻气,“聪明人很难做好学问”。他常说自己是个笨人,得下笨功夫,做哲学要“笨想”。高清海先生的刻苦治学感染着他的每个学生。他到70岁后每天写作时间仍超过八小时,学生们和师母担心过于劳累会损害他的健康,经常劝他多休息,他总说自己不累。到2002年查出身患癌症之后,只要体力尚可支持,他仍坚持写作。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倡导“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会研究生做学术研究,使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可能首先是通过自己刻苦研究的示范,把学生带入研究工作中的热情、执著和坚持的精神氛围。

高清海先生招收博士研究生时已年过五十,已到了洗尽铅华、尽显本色的学术境界,他平时授课为文务求晓畅明白,禁忌浮华,少有警句格言式的表述。但他说过也写过的一句话是“治学为人其道一也”。他在谈自己的治学体会时,也强调从事哲学研究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要有全局在握的博大胸怀,要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初学哲学,研究生们还是把哲学作为工具性的知识,很少感到做学问和做人有什么关系。随着和高老师学习日久,也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知道了他的学术经历,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人格力量。但只是到我们自己也已年过五十、弟子成群的时候,才更深切地体验到他所强调的这句话所具有的广袤深邃的内涵。高老师自述从青年时期受刘丹岩教授的影响,较早地摆脱了教条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符合哲学本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研究。1957年他在《东北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一文,在我国首次对苏联模式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提出质疑和批评,因此在1959年他受到批判。但从1982年开始,他带领吉林大学哲学群体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继续对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进行改革,并由此而获得了国内外哲学界的高度评价。此后高老师大胆进行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理论创新的尝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最有争议也最有影响的哲学家。高老师深知自己的一些理论观点未必正确,他也经常自己否定自己,他的几篇颇有争议的论文在发表前曾认真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以理论的方式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研究生导师自觉地教书育人,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学生们有机会和导师长期接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导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这使我们国早期的研究生教育洋溢着古典教育的情趣和特质,仿佛像古希腊的学园和中国古代书院的回归。大约从1985年开始,高清海先生早期招收的几个博士生就定期在老师家里进行学术讨论,如无特殊事情,大致是每周一个半天,一直持续了近10年,后来因为学生多了,只好把讨论场所转到教室。在高老师家学习讨论的日子是我们最怀念的幸福时光。每人一杯清茶,茶叶是老师供给的。大家舒服地依靠在沙发上,高老师自己坐在他的皮椅上,脸上是宁静、慈爱、幸福的表情。这种温馨亲切的氛围使我们讨论的枯燥、艰深的哲学问题似乎也柔软、温润了许多。高老师通常是拿着一本备课笔记认真记录,虚心得像个小学生。偶尔某句话没听清,他几乎不抬头而是从老花镜上方用疑惑探寻的目光望着我们,这是老师在我们心中定格的、永恒的形象。讨论结束后,有时也在高老师家吃饭,大家一起下厨,餐具和座位都是凑起来的。亲密的家庭氛围使师生的情感密切地系在一起,喜怒哀乐、共损共荣。由亲密而知心,由知心而知人。高老师对学生们的长处、缺点了然于胸,指导、批评恰到好处。高老师对学生们的指导已远远超出学问、学术的领域,从工作到家庭生活,高老师都努力给学生们以帮助。而在他执教50年的庆典上,他却满怀深情地说庆幸自己有一帮好学生,感谢学生们对他的照顾和帮助。施恩而不望回报,受恩点滴而报以涌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吧,如此可亲可敬的师长怎么能不让学生们永远留恋在他的身边。

和高老师一起出差开会,是研究生们热切渴望的机会,执子之手,与子偕游,在青山绿水之中感受大地的馈赠,体悟造化的神奇,展开哲学的想象。我曾有幸与老师一起泛舟在太湖上,漫步在秦淮河边,携手在长白山顶,畅游在鸭绿江中。在老师身边,我们少有敬畏,多些平常。高老师喜欢喝酒、摄影,遍尝各地小吃,他对新鲜的东西总是有浓厚的兴趣,到晚年他学会用电脑写作,九卷本200多万字的《高清海哲学文存》都是他自己在键盘上打出的。记得在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我们在外地开会,高老师和几个学生到住地附近的一条大河洗漱。河水清澈见底,近处青山苍翠,有学生想起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话,大家即开始讨论仁与山、智与水的关系。有人说山厚德载物,蓄养万物,有生生之德,故为仁;水清澈明净,活泼流动,可以隐喻思维和智慧的灵动和澄明,故为智者所乐。大家都没有文本的根据,只是臆测和猜想,高老师微笑着说意思应该差不多。孔门弟子也有“浴乎沂”、“咏而归”的生活理想,披着霞光和晨风,带着洗漱后的清新和智慧的欢乐,环绕在老师身边,这是我们永难忘怀的幸福时光。这不是有意设计的生活场景,自然、自在、自由的清晨洗漱,强化我们对自然和智慧的热爱,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哲学学习和哲学研究绝不总是像和老师出游一样轻松和欢乐,每个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都有经过炼狱的感觉。如何能在有两千多年历史、有无数人类最优秀的头脑苦思冥想的成果基础上,说出一点个人的体会、心得或新意,这是每篇哲学博士论文的难点和难关。高老师对每位新入学的博士生的第一个要求都是转变思维方式,即从我们熟悉的日常思维、我们受过一定训练的科学思维和我们已经接受的某种僵化的哲学思维中跳出来,进入符合哲学本性的思维方式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称这是惊险的一跳,是重新开拓思想的方向和视轨,他自称自己实现了思想的移居。思维方式变革是最重要的哲学事情,实现这一变革是最艰难的思想事业。我们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意识到这是需要终生努力也未必能完全做到的。高清海先生在与学生学习讨论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要“笨想”,让学生抛开哲学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这实际是要把各种经典著作的观点、思想化为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立场和思路中澄清问题本身。阅读、思考和写作,是哲学思想的实验。无数次高老师家里的学术讨论,是老师领着我们在做思想实验,一次次实验失败,我们出乖露丑,面对质疑和反驳无言以对。但也有成功的时候,对一个哲学观点的澄清,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大家一起分享思想收获的欢乐。在持续十余年的讨论中,高老师早年的学生已鬓染霜花,他们也有了自己招收的博士生,但仍聚集在老师身边,从容研究,乐此不疲。高清海先生主张哲学既是历史性的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哲学就是哲学史,搞哲学研究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同时他认为哲学又是最有现实性的学问,哲学是主体的自我意识,最抽象的哲学理论总是时代精神的表达,哲学的理论问题和难点是时代现实生活深层矛盾的理论表现。所以,哲学研究也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这样的哲学理解,我们的学术讨论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现实问题研究等广阔的领域,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哲学思想家的教育模式。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大量引进西方学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不乏其人,但人们常感叹现在不缺知识和学问,缺少的却是思想。高清海先生在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我国哲学界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倡导的“笨想”的方法,他带领学生通过讨论而进行的思想实验,他培养哲学思想家的教育目标和理念,也为我国理论学科研究生教育留下了值得反思的经验。

我国哲学研究中思想的匮乏,不仅是受西方学术研究规范的影响而过于专门化、学院化的结果,也不仅是因为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引导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思想的贫乏是理论把握现实能力的缺乏,是学术群体理论勇气和精神力量的衰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出来,在效率与公平、自由和正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等价值冲突中,学术界陷入了价值混乱,丧失了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的能力。现实的矛盾和复杂化也要求理论的丰厚和具体,使理论创造变得十分艰难,这对于我们从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尤其如此。高清海先生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以理论创新的勇气而知名,他也因而多次受到批判。到晚年他曾感叹自己有些话说得太早,我就此曾有过思索和分析。在我看来,这既是他对自己一生沉浮的感叹,其中有无奈和自嘲,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理论研究工作的自信和自豪,“说得早”意味着“凡是合理的、也是现实的”,理论得到了现实的实现和证实。高清海老师经常教育他的研究生们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超越自己的理论勇气,要有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的理论关怀,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治学为人,其道一也”。耿耿丹心,嶙峋风骨,这是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样一个功利、平庸、理性计算的时代,我们还能葆有这种高贵的英雄主义精神吗?作为高老师的学生,我们常感惭愧和羞赧,每次忆念老师心中都有一股豪气升起。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三十年历程涤荡的宏大背景中,高清海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培养经验,对我们的影响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层层积累沉淀。他的数十名博士研究生为他集资塑了铜像。他那高大的身躯、慈祥的目光,将长存于吉林大学美丽的校园中,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将通过一代又一代博士研究生而传承下去。若干年后,撰写中国当代哲学史的学者们也许会说,中国曾经有过一个高清海哲学学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