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教授

纪念文章

长留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9-07 丨 阅读次数:

吉林大学 2022-09-04 16:52 发表于吉林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曾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回顾吉林大学70余年的建校强校之路,老一辈学术大家一路向北,扎根东北,为今天的吉林大学奠基下学术之根,蕴蓄出学脉之源,也以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构筑了吉大精神的内核。一批批院士、资深教授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吉大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开拓创新,桃李天涯。中青年教师在治校先贤、学术大师的带领下,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策划、采访了部分教师代表,用各自的视角讲述了三代人的点点滴滴、学脉传承,让我们从中领略大师们的学识、风骨、志趣和风采,更加感受他们心怀祖国、报效人民,潜心钻研、执着事业的吉大精神!




“第一次见到高老师,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不怒而威’”,孙正聿老师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又回到了与导师高清海先生一同学习、研讨和生活的往日时光。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接受我们的专访,共同缅怀、追忆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高清海先生,探寻深蕴其中代代相传的学术之火与思想之光。



      “你们可能没有见过高老师,伟岸的身躯,坚毅的面庞,锐利的目光,确实让人‘敬畏’。”跟随着孙正聿老师的讲述,我们也回到了1977年,回到了跨越历史的一代、1977级大学生的课堂。


朴素真挚的师生情

在孙正聿老师记忆中,近距离接触高清海先生,是大二时先生讲授《西方哲学史》,从此打破了他对于哲学的旧有印象,感受到了由先生引燃的对传统教科书理论体系的变革力量。



高清海先生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声似洪钟,身姿如松,先生的身影清晰地印刻在每一名学生心中,只见他先走到黑板前挂起一幅自己手绘的古希腊的地图,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讲起。他没有讲抽象的道理,而是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社会形态、文化状况讲起,由此延展开来为什么这么多深深影响了哲学史的哲学家会产生于这里。先生不断地在黑板上板书,那是令孙正聿深深佩服并铭记至今的漂亮板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我能够见到的中国的当代哲学家里面,高先生的毛笔字是最漂亮的!”

      更近距离的接触,在孙正聿老师的大三,刚刚读过黑格尔《逻辑学》,并有很深的感触的他,向先生提交了一篇文章《略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思想》。没想到几天后,先生就把这篇文章还回来了,出乎孙老师意外的是,习作上面密密麻麻写的评语和批注,认为写的好的,他说“有思想,有见地”,不大赞同的就说“再好好想一想,是这样吗?”那时候用的是方格纸,先生批注的每个字都在一个小括号里,文字下方有的画浪线、有的画直线,有的画着一个个小圆圈。一位让人敬重崇拜的学术权威对待学生习作的这种认真程度,让孙老师感慨万千,而其中的肯定给予了他学术之路最本初的动力和鼓舞。



      本科毕业前夕,孙正聿老师充满思辨智慧的一道满分答题再次获得了高清海先生的高度评价。1986年,孙正聿正式攻读高清海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90年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论文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回顾我和高老师的接触,就是觉得特别朴实,也特别真挚。这种师生之间的感情,让人羡慕,也非常感动”。

与时代同行的哲学


      说起老师的学术成就,孙正聿老师充满了感情:“老师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大气’、‘正气’、‘勇气’是先生的为人为学之道,高清海先生的哲学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高清海先生的哲学关注人的本身,“我一生只想为人服务”,让哲学成为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高清海先生的哲学研究时刻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先生在生命的尽头仍然牵挂不已。



高清海先生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将其命名为“类哲学”。他认为,人有两种生命存在方式:一种是先天本质属性的“种生命”,另一种是“类生命”,是经过后天实践而不断形成的人的最终属性。1998年,高清海先生《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出版,在书中,先生向世人宣布:人是哲学的一切奥秘之源,这是“面向人的未来发展而对哲学及其发展所作出的一种崭新的理解”。

孙正聿老师在《个性化的类本性: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的内涵逻辑》文章中对高清海先生的哲学观点进行了阐释:先生的“类哲学”思想是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的双重追问—— “哲学何为”与“人类命运”中所构成的哲学的内涵逻辑。类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双重生命,与我们当今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是人类的“类”意识的觉醒与当代人类的命运。

高清海先生把哲学的命运当作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对于我国解放思想,他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很好地发挥了一个哲学家的作用,赋予哲学思想和哲学命题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

高清海先生生前最后一篇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是《创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他在反思我们的现实,我们长期以来只有别人。那么,我们能不能够“有自己”呢?他认为,当然能够有自己,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已经具备了创造属于自己的哲学理论的可能。孙正聿老师感慨万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在于有没有主体性和原创性。什么是主体性呢?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这是高老师在他临终之前作为一个口号、一个哲学遗嘱提出来。”


笨想与反思的治学之道


      高清海先生的哲学笔记整理出版在即,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近代的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先生对每一个重要的哲学家都做了一本笔记。孙正聿老师感慨地说,“这样的功夫,我做不到,我没做到啊!我想我们这代学生能做到的有多少呢?这真叫做废寝忘食对不对?先生就是这么没日没夜做出来。”



高清海先生强调一定要独立思考,他有句名言:“耍小聪明的人是不能做哲学的”,先生所有的文章题目都是他深思熟虑而得,而不是追赶时髦、捕捉热点,绝不投机取巧。“先生是怎么治学的呢?就两个字:笨想。第一,不投机取巧;第二,不人云亦云;第三,不固步自封”,孙正聿老师不由叹息:“有些学生一到写毕业论文,找几份杂志、几本书,一看这个题目好,我写。想一想不行,再拿一本书,换一个,如此往复,这是做不好学问的。”

高清海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著作是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这本书得到了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赞誉,是当代中国哲学教科书改革的里程碑和标志性成果。高老师却不止一次地和弟子们说,对这本书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因为他在不断的自我革命、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晚年形成的类哲学,他也一再和学生讨论这观点到底是否成立……这样不断地追问,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高先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先生”,他深深懂得治学之道,他了解每一名弟子的学术专长,并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引导他们各放异彩。先生指导弟子们授课时说:“你们先讲给我,我向你们提问题。”在先生的引导下,孟宪忠讲发展理论,邴正讲文化哲学,孙利天讲中国传统哲学,秦光涛讲现代西方哲学,孙正聿则讲授科学哲学。谈起这一段心路历程,孙正聿老师的内心仍然波澜起伏,因为要向老师讲,准备得尤其认真,其过程也会更加忐忑。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的潜心钻研,成就了孙正聿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这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如果请高清海先生来总结培养研究生的经验,那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可惜老师不在了。”孙老师说到这里,沉默了许久,采访现场也沉静下来,我们都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学脉相承告慰先生


      吉大哲学,当代哲学界鼎鼎声名的存在,雄踞北方,枝繁叶茂。学界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主要的哲学杂志和权威性的文摘期刊上,年年都有高清海学生的论文;在全国重要的哲学研讨会上,每次都有高清海的学生作重要学术报告。他的四十多名博士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哲学教授。

吉林大学的校史中,记载着一文一理两位先生,不仅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还以学术研讨和研讨班的形式培养了重要的学术梯队。一位是理科的唐敖庆教授,带出来一批中国理论化学界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被国际理论化学界称为“中国学派”;另一位是文科的高清海先生,带出了一大批中青年哲学家,吉大哲学被誉为“有哲学的哲学系”。



80年代中期开始,高清海先生家里每周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先生带着弟子们徜徉在哲学的海洋,吉大哲学的学术脉络从这里延展开来。孙正聿老师非常清晰地记得,孟宪忠、邴正、孙利天、秦光涛等几位老同学几乎是每周都到老师家来,先生经常会亲自下厨,做的饭菜还特别好吃。令一众弟子记忆犹新的是,过年时熬煮的八宝粥美味非常,而那时市面上还非常少见。这应该也是哲学的味道吧,拂去晦涩难懂,耐心熬煮之后,定然会芳香四溢。

高清海先生的教学方式与古希腊的哲学家、中国古代的先贤圣人十分相似,师生们经常会在问答互动中让一个又一个问题呈现出来,抽丝剥茧般慢慢就接触到了问题实质和事物的最原始样貌。先生在哲学的海洋中,从不设防,直击内心,学生们所有注意力都被调动出来,尽情发挥想象,交流想法。先生反复告诫弟子们,做学术的深刻性表现在,一定要超越第一阶段的思考,把自己的学术初体验当作批评、反思、再思考的对象。



今天的校园中,集结了学校优秀青年学者的“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正在孙正聿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启迪理论洞察力、概括力和思辨力,积蓄着对国家社会发展具有未来学术影响力的人才力量。孙正聿老师深深地意识到摆在他面前的是两项工作,一是揭示,二是赋予。一方面揭示已有的概念,传承命题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另一方面赋予哲学概念、哲学命题、哲学范畴、哲学原理,以新的思想内涵,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文明内涵。

高清海先生为《哲学通论》作序:“我们应该反省我们的哲学教育,尤其是哲学的专业教育,反省什么?为什么培养不出哲学家?我们并不缺乏哲学理论,更不缺少哲学知识。我们有许多哲学方面的专门家学问家乃至理论家,但出了多少能够表征我们时代精神,堪称真知灼见的哲学思想?”先生已离去,但先生的语音还在耳边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说到,不只要“著作等身”,更应该做到“著作等心”,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高清海先生是这样的,他是真善美的追求者、传播者,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丰厚的哲学遗产。这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意义所在。

2004年的1014日,虽痛入骨髓却从未发出过一声呻吟的高清海先生停止了关于这个世界的思考,他的弟子们从五湖四海赶来,齐齐跪在先生灵前拜别先生。思及此处,孙正聿老师的泪水已然满眶。


(采访孙正聿教授现场)

当我们请孙老师为高先生做一个总体性的概括,孙老师说,“对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做一个最简洁的概括,显而易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高先生于我,在某种意义上师生关系已胜过父子。”余音哽咽。他在纸上写下:

“志存高远的大气,

真诚求索的正气,

敢于创新的勇气,

这是高先生的为人为学之道,

也是所有学人的繁荣学术之道。

先生的墓碑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

先生的思想存留于文明长河之中。”

孙正聿老师的字笔风遒劲,然而尾音绵长,无尽的思念与缅怀。

回忆是一件令人沉浸投入的事情,却总是因为太过于深厚的情感而浸润在思念的泪水中。

走出匡亚明楼,放眼望去,楼周皆是浓密茂盛的伟岸大树,盛夏的枝繁叶茂让人不由联想到星光熠熠、蓬勃发展的吉大哲学。楼前匡亚明先生的塑像微笑着、眺望着,当年破格提拔的26岁的副教授,带着他的弟子开创了北方哲学的星河灿烂,在中华大地上赓续传延。

以此告慰先生。

/ 张晓萌

图片来源 / 受访者、周骁勇

编辑 / 晓蔚

视频编辑 / 范思娣 冯世博

视频拍摄 / 冯世博 庞岩 范思娣 周骁勇

采访记者 / 李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