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教授

庆典活动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坛(第7、8讲)】《以是解有——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一大理论特色》和《主体:物质、摄像头与恐惧——纪念<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出版30周年》
作者: | 来源:哲学与憧憬 | 发布时间:2018-05-31 丨 阅读次数:

讲座预告

吉林大学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将于近期联合举办两次学术讲座,分别是:

1. 中山大学徐长福教授主讲:《以是解有——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一大理论特色》

2. 中山大学马天俊教授主讲:《主体:物质、摄像头与恐惧——纪念<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出版30周年》

讲座详情如下:




徐长福教授简介

徐长福,哲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目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实践哲学评论》主编,英国《全球商谈》(Global Discourse)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基础理论、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出版中文著作4部、英文著作1部、译著1部(合译),在国内数十家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百余篇,在德国《马恩年鉴》(Marx-Engels Jahrbuch)等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讲座概要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能否述谓某一主词和是否存在于某一主体之中把事物分为普遍实体、个别偶性、普遍偶性和个别实体四种,再把由非复合的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分为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等十个范畴,其中实体范畴又分为第一性实体和第二性实体。将这两种分类对应起来,普遍实体就是第二性实体,个别实体就是第一性实体,其他九个范畴就是普遍偶性,唯有个别偶性在十范畴中没有对应者。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把事物分为个别实体、普遍实体和普遍偶性,是因为他是以句法成分为参照的。实体范畴中的两种实体,实际上就是如“苏格拉底是人”这个语句中主词“苏格拉底”和谓词“人”各自所表示的对象,普遍偶性就是如“苏格拉底是白的”这个语句中谓词“白”所表示的对象,而一旦把后一语句缩写成“苏格拉底的白”,一个个别偶性就得到了表示。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根据句法结构来理解事物的结构,可简称为“以是解有”。



马天俊教授简介

马天俊,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修辞。对真理持生存论理解,对形而上学持意识形态理解,认为修辞是哲学话语隐晦的构成性机制,致力于分析哲学话语的修辞,揭示形而上学及其真理的意识形态性质,批判并辩护其社会生存意义。著有《真理的境遇》(1999)、《从生存的观点看》(2008)等。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简介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是201012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清海先生。

在本书中高清海先生提出人总是从人出发去认识世界的,构成人的本质的实践性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因此,由实践分化活动所形成的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矛盾关系,才是哲学世界观理论所要认识和说明的基本内容;而构成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关系之本质内容的主观与客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就成为哲学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作者认为哲学理论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人本学的发展,表现了人类对自身主体性质由直观认识阶段到反思认识阶段再到自觉认识阶段的三种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即“存在论”、“意识论”和“人本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观点,意味着人类从此掌握了用以观察世界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对存在观点、意识观点、人本观点的否定,又是它们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和提高。它的产生,表明人类已经开始进入自觉地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发展阶段。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版权所有